“农村学生的发展现状堪忧,基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意识、能力相对欠缺,农村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亟待提升。推进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特别是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化发展,当下农村更需优质的教师资源。”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来自基层教育一线的党代表王晓梅,在小组讨论中当着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的面这样呼吁。
就职于酒泉师范学校的王晓梅是国家级高级心理咨询师、教育硕士,发言中的感受来自她在2016年底完成的一项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结构的调研课题。结果显示,大量优秀的农村教师通过招考进入城市中小学,而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优质师资更为缺乏,促使城乡师资更加不均衡,“不仅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更会成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以及人才工程发展的阻碍。”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中)在省党代会酒泉市小组讨论中听取代表发言。肖刚 摄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于本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将构建惠及全民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王晓梅认为,现代终生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人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连诺贝尔奖得主也声称自己最受益的教育是在幼儿园获得的,学前教育是个体受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奠基阶段,因此,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王晓梅的调研显示,当前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较好,但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由于农村幼儿园师资缺乏,仅接受过三年中职教育的幼师学生大量入职农村幼儿园,如不能保证持续培训提升和进修,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教育能力不足以应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把教育脱贫作为治本之计,完善就学保障机制,努力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对于党代会报告中这一规划决策,王晓梅深以为然,她建议,将教育扶贫融入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优化师资,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从学前教育开始树立教育自信。“通过发展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形成农村学生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良好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晓梅表示,农村学前教育还需要特别强化细节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必然要从娃娃抓起。使教育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相结合,注重学前文明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以点带面,真正做到大手抓小手,推动文明社会的发展。”
来自基层教育一线的党代表王晓梅在甘肃省党代会小组讨论中发言。肖刚 摄
学校心理咨询有“室”无“师”
“此次党代会报告体现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超前的人才培养观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而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王晓梅告诉记者。
目前,各中小学虽然设立心理咨询室,但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知识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因此需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健全的人格为其一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过去三年中,王晓梅和其他院校教师合作,进行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小学、初中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严重缺乏安全感,有焦虑、紧张、恐惧、厌学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另一项关于校园霸凌和暴力行为的调查,追根溯源也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因此,王晓梅建议,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均介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制度推进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丝路精神融入教育树文化自信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亦处于当今丝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之上,王晓梅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教育创新,需要将丝路精神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下与国际接轨。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都需要反思以往存在的问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观念、管理、课程等一系列创新策略的实施,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融入教育中。
“教育各阶段融入国际化理念,将人文沟通和文化交流纳入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容,让丝路文化走进课堂,成为培养每位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基奠。”王晓梅说,“立足本地、立足课堂,将教育剖析的理论与实践融入‘一带一路’精神之中,使酒泉乃至更多丝绸之路沿线的教师和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