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通报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结果,为此提醒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培训,合规运营

2025-05-20

文章来源:广东教育、广州教育、烟台教育发布、信州教育、周口日报教育新闻
205次浏览

       近期,全国教育部门持续强化校外培训执法力度,对违规机构形成高压震慑——无证办学机构最高面临违法所得5倍罚款,持证机构若超范围经营将被吊销资质+没收违法所得。据公开通报,2025年4月以来,广州、西安、北京等地已密集查处数十起典型案例,罚没金额已超550万元,违规场所涵盖居民楼、酒店、商场自习室等隐蔽空间。
       广东省:
       重点打击无证办学 顶格处罚震慑市场
       广东省某公司:该公司无证开展线上培训,且一次收费超60课时,被没收违法所得117万元,罚款353万元,共计罚没470万元。
       广州市天河区:*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无证开展学科培训被罚3.6万元;私立**方教育培训中心未经所在地批准擅自设分教点并超范围办学被没收违法所得80.28万元。
       广州市黄埔区:*伦教育咨询公司无证开展学科培训,违法所得1.24万元被没收,并处1.36万元罚款。
       典型特征:对无证机构采取"违法所得+罚款"双重处罚,有证机构违规则重点没收违法所得。
       社会反馈:4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官网通报了对某公司罚没470万元的案例,并同步在“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等平台发布,评论区家长纷纷留言:“这种顶格处罚才能让黑机构长记性!”“一次性收费2万多,简直把家长当韭菜割,罚得好!”有家长坦言:“之前差点报了这个机构,现在想想都后怕,必须支持严查!”

       山东省、江西省:
       整治"挂羊头卖狗肉"式违规培训
       烟台市芝罘区:菁*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以非学科培训名义开展学科培训,被没收违法所得1.09万元,负责人被警告处分。
      上饶市信州区:锐*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英*利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以托管机构名义开展学科辅导,被分别罚款1万元、0.48万元。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艺术培训名义开展学科辅导,被处罚款1.5万元。

                                                                                                         近期多地通报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结果,为此提醒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培训,合规运营

       典型特征:打着托管、非学科幌子隐蔽开展学科培训,隐蔽性强,易逃避监管。
       社会反馈:4月27日烟台市教育局通过“烟台教育发布”曝光违规培训后,评论区家长直言:“挂羊头卖狗肉最可恨!表面是编程课,实际教奥数,必须重罚!”上饶市教育部门4月22日通过官方渠道通报校外培训违规案例后,有网友讽刺:“托管机构教数学,艺术班刷试卷,这些套路早该拆穿了!” 

       河南省:

       剑指隐蔽场所办学
       周口市商水县:接群众举报,工作人员核实,桑**尔酒店12楼无证办学,被责令停止,退还费用并签订承诺书。
       周口市郸城县:日常排查中发现,洺*街道友*社区一民房内无证办学,被责令停止,退还费用并签订保证书。
       典型特征:采取"现场取缔+退费承诺"双重措施,对隐蔽场所实施精准打击,形成强力震慑。
       社会反馈:4月28日通过官方渠道公开了8起违规学科培训案例,引发家长共鸣。评论区高赞留言:“酒店12楼藏补课班?这操作太魔幻!感谢群众举报机制!”有家长感慨:“社区排查连民房都不放过,监管真的无死角了!” 一位网友调侃:“以前补课怕老师发现,现在补课怕邻居举报,时代变了!”

       除上述地市外,下表还整理了近半个月以来全国其他地市通报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案例。校外培训违规案例显示,各地通报的违规机构培训内容涉及的违规类型多样,但多集中在未取得办学许可证擅自举办校外培训,超范围办学,或在托管名义下隐形开展学科培训,且多起违规案例中的机构负责人和教师并未具备相应教师资质。

                                                                                 近期多地通报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结果,为此提醒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培训,合规运营

注:本表格内容可能存在未涵盖情形,
实际请以各地通报情况为准

        以上整理的多起典型案例虽已形成有力震慑,但治理工作仍在深入推进。目前,各地正持续加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隐形变异培训、违规广告宣传、预收费监管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面排查。现将部分地市最新治理举措梳理如下:

近期多地通报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结果,为此提醒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培训,合规运营

注:本表格内容可能存在未涵盖情形,
实际请以各地通报情况为准

       从处罚案例看校外培训四大监管趋势
       1. 资质管理强制化:持证办学是首要门槛
       执法部门对无证机构采取“违法所得1-5倍罚款+取缔”的顶格处罚(如广东某公司被罚没470万元),而对有证机构违规则侧重没收违法所得(如广州私立**方被没收80万元)。这一差异源于《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十七条,明确对无证办学按违法所得倍数处罚。同时,多地明确有证机构若整改到位可免于罚款,但需全额退还违规收费。
       2. 证照审批标准化:证照双全是合法运营的生死线
       根据《工商总局 教育部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校外培训机构需取得办学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且名称必须包含“培训”字样。近期案例显示,无证机构多以“教育咨询”“科技公司”为名,执法部门对此类主体采取高额罚款、取缔经营等措施;而有证机构若超范围经营,通常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处罚。例如,某持证机构因超范围经营被没收违法所得,但未被取缔,而无证机构则直接面临关停(如西安市某居民楼补课点被查封)。
       3. 联合执法常态化:多部门协同破监管盲区
       2025年一季度的校外培训处罚案件涉及跨部门协作。例如,西安碑林区查处艺术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培训时,文旅部门主导调查课程内容,教育部门处理退费,消防部门核查场地安全;苏州市通过教育、市监、公安联合“扫楼行动”,一周内查处居民楼补课点23处。此类协作有效覆盖广告宣传、资金监管、场所安全等全链条,大幅提升执法效率。
       4. 社会共治协同化:精准打击隐形变异违规
       针对违规场所从传统商铺转向居民楼、商场甚至酒店(周口市案例涉及酒店12楼)、线上录播课夹带学科内容等新型违规,监管部门采用技术手段与群众举报结合。接下来监管部门或可通过AI系统监测居民水电数据异常波动锁定隐蔽教学点,根据家长提供的缴费记录溯源无证机构资金流向。执法重点从“场所合规”转向“实质审查”,例如核查艺术类课程是否隐含学科知识点,托管机构是否违规组织刷题训练等,确保穿透式治理落地。



































从近期案例看,执法部门已形成“分层处罚+技术监控+信用惩戒”的全链条治理模式:对无证机构“零容忍”,顶格罚款并取缔经营;对持证机构违规则以没收所得、限期整改为主,但多次违规者将被吊销资质。各地教育部门同步呼吁机构自查自纠,重点核查证照资质、课程内容、收费方式是否符合规范。

面对持续升级的监管态势,校外培训机构唯有将合规意识融入日常运营,彻底摒弃“擦边球”思维,并做到及时核查证照资质、严守假期培训禁令、规范收费资金管理、定期开展合规自查等,才能避免“一罚回到解放前”的悲剧,真正赢得家长信任与社会认可。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