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六场集体采访
教育战线代表共话“教育综合改革”
10月22日下午,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以“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的第六场集体采访中,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农村教育一线的6位十九大代表集体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教育综合改革发声。
【关键词】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必须把好方向找准落点
“高考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上海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是2014年与教育综合改革同步启动的,主要坚持在公平性的基础上,着力在科学性上下功夫。”十九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说,3年来,在教育部强有力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稳慎有序、积极推进,实现了首届新高考平稳落地,并且在教、考、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
虞丽娟说,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三点感受最深:改革的方向问题、为谁改革的问题和改革如何落地的问题。她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好改革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家长在高考综合改革过程当中的感受度、获得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抓推进落实相统一,各级组织要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同时,离不开教育系统内部的联动改革、有机衔接,进一步扩大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来撬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
“今年9月开学,我们全校4359名学生,就有4359张课表,每一名学生通过学校开发的268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课程和70门职业考核课程,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路径和成长路径。”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坚持变革中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成果在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得以显现。5年前,80%左右的考生聚焦20%的热门专业,而今年参加高考的400多名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涉及了80%的高校专业领域。
李希贵觉得这项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让学生唤醒了自己,开始走向更加适合自己未来潜能的专业之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探索,李希贵感到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才观的挑战,二是教师路径依赖的挑战。
【关键词】提高职教吸引力
发展职业教育要培养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从职业教育着手培养大国工匠精神,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十九大代表、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刘志怀认为,在学校层面,应着重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公共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在社会层面,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关注,营造一种平等尊重的环境,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制度层面保护工匠精神。
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感觉到,这样的氛围正在形成。他注意到,最近中国在世界技能大会获得金牌总数名列世界首位,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快速传播,相关报道的点击量很短时间就达到“10万+”。
“获得大奖的是江苏一所技师学院的学生,他的获奖激励了一个群体,很多职业教育的学生会发现,为国争光,我们也可以!”徐川说,十九大之前,他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一次基层党代表见面会,同行的党代表绝大多数是来自高铁、桥梁、水利、电梯的一线工人。“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工匠精神一定会是中国精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徐川满怀信心地说。
【关键词】农村教育
吸引青年到农村校任教
十九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已经25年,亲眼见证了农村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与城里相比还有差距,但黄俊琼相信,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在贵州,农村教师有不少优惠政策,比如教师国培计划、教师周转房,还有乡村教师津贴补助,等等,相信我们乡村教师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黄俊琼说,为了给乡村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贵州省教育厅选拔了一批省级乡村名师和乡村教育家,在农村学校建立工作室,和乡村教师一起,共同学习、探讨、进步。
曾经做过乡村教师的李希贵,如今仍兼任着农村学校校长。“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海淀郊区教师的待遇明显高于城区教师,对稳定郊区教师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希贵说,下一步要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吸引青年一代到农村学校任教。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靠实干来实现
“‘双一流’”建设不是拿来说的,而是拿来干的。入选‘双一流’不等于就是一流大学了,而是要通过建设,在不同的时间段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十九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刘炯天说,郑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性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得益于学校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和快速成长期,有着较好的学科发展条件,也是国家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的体现。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际上是通过强化高校内涵建设带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刘炯天说,“双一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
做青年学生同路人和陪伴者
“衡量思政课或者思政工作好不好的标准,是以学生为立场,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徐川说,他的职业愿景就是一句话,希望能做一名让学生终生难忘的同路者和陪伴者,一是让学生随时随地找得到,二是跟学生以心换心。他现在运行着“南航徐川”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全国20万名青年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48小时之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徐川说,做好思政工作,就像为学生精心烹制一顿大餐。要想做好这个“大餐”,就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厨房要配备什么、大餐如何送给学生。如果能从学生的立场、教师的角度和传输的过程这三个方面做得充实,思政课的效果会值得期待。“现在我们成立了‘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变成‘我们’,争取做全国更多青年朋友的同路人和陪伴者。”
【关键词】教育生态
营造安心育人教育生态
“这位记者朋友也说出了我内心的焦虑。目前学生大面积参加社会补课的现象,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学校的教学秩序,都有不良的影响。”在回答记者关于社会培训机构泛滥、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时,李希贵说。
虞丽娟认为,这种现象对我们教育生态和学生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个顽症,逐利性倾向严重,也存在部分社会培训机构侵害学生家长权益情况。她说,针对这些情况,上海今年狠抓义务教育阶段规范秩序工作,将其作为教育系统补短板的一个任务。“让整个教育生态改善,让家长的焦虑程度有所缓解,让孩子们能够适当减负,这是我们想做的。”虞丽娟说。
今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检查北京、山东秋季开学工作时曾指出,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让小学生开心起来,让初中生“心”乐起来,让高中生“心”活起来,让大学生“心”静下来。
“这句话是陈部长在十一学校考察后讲到的,确实符合我们教育的规律。要做到这几个‘心’,就要给学生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找到符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李希贵说,为了这样一个教育理想,整个教育系统做了大量努力,就像陈部长提到的,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更要以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激发内在动力,帮助每一名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