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推进教师转岗分流,这一措施背后主要是学龄人口结构变化导致教育资源要优化配置的现实考量。
转岗分流具体源于三重矛盾:一是学龄人口下降导致部分学段教师过剩,比如安徽淮北通过人口数据预判,严控编制总量以防资源浪费;二是城乡与学段间师资失衡,如江西丰城存在农村小学富余而初中紧缺的结构性矛盾;三是 “民转公” 政策推进中需统筹公办教师资源,湖南株洲通过转岗稳定转型后学校的师资队伍。
各地呈现因地制宜、多元探索态势,在操作层面形成三类路径:一是跨学段流动,多地通过筛选、培训、考核,小学教师跨学段任中学教师,比如福建长汀、湖北鄂州推动小学教师跨学段补充初中师资;二是系统内转岗,比如内蒙古达拉特旗实施 “县管校聘” 改革,286名超编教师转岗至教辅或社区岗位,但保留转岗教师编制和待遇,允许3年内重新竞聘;三是跨系统调配,比如江西南城通过笔试面试将55名乡镇教师选调至县直事业单位,薪资由财政统筹发放。
对民办学校而言,预计比较有利:一方面,民办学校的优秀师资减少流失。公办学校在转岗分流、压缩编制,没有更多的招录空间,也就不会规模性吸引民办学校的教师去考编、任职;二是优秀师资回流民办学校。公办学校转岗分流的不一定是水平差的,如果又不是死守铁饭碗,热爱教育事业,喜欢三尺讲台的人,可能就会来民办学校。
(作者:马学雷 城华教育智库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